碧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。黟县泌阳镇供图。碧山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。黟县泌阳镇供图。碧山村的秋景。记者 袁中峰 摄 碧山村位于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北部。它是一个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“中国传统村落”。近年来,以千年文化为主体,以文化创意街区为载体,走出了一条“文化活化、产业转型、管理合作、人才集聚”的乡村振兴之路。文创区不仅成为黄山市古村落资源复兴的主引擎,也成为民族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经典范例。文化创意、大众化、美好生活,提供“我为什么想住在碧山?”的当代答案从“古村落遗存”到“文化创意集聚区”的进展 “碧山村文化创意区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经历了资源分类、业态培育、生态发展三个阶段”,泌阳县泌阳巴雅镇碧山村党委书记王怀义说。《红楼梦》、《成语故事》、《中国圣人孔子》……10月21日,在碧山书店里,来自新加坡的游客洪冰心手里拿着新挑选的书籍排队结账,洪冰心说:“我想通过书籍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。”2012年,碧山村引进了南京先锋书店,将一座已有230多年历史的闲置祠堂改造成了碧山书店。被完整地保存下来。两侧厢房的书架被改造成可移动的模块,没有损坏。古老的墙壁,可以灵活地展示书籍。此后,村委会系统地沿袭了187栋宋代建筑,并以文化创意元素进行了复兴。 2017年,经过两年多的改造,原建于1964年的供销社改造成集住宿、展览、零售、餐饮、手工艺体验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体; 2019年,回乡青年王淼淼将破旧、几近倒塌的祠堂改造成“云仙研究基地”、陶艺、扎染、鱼灯……2023年,碧山村以“和谐村落”建设为契机,通过修复碧山6个古老的史前古村落“枫岭、鲜春堂”等地标“微改造、精细提升”。同时新增“另一件事咖啡”、“阿布家甜品店”、“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工坊”等8家专卖店,推动文创区从“核心区”向“全篮”拓展。截至目前,街区已形成以碧山书店、合作营销合作社、云县科研基地为核心的20余个节点,连接42家民宿及餐厅、11家创意店铺,形成“前店后广场、文旅融合”的生态格局。从“静态保护”到“活态传承” “在非遗方面,我们定期举办‘千年傩舞’、‘一夜鱼龙舞’、‘游龙花田’等活动。文创区是碧山文化对外传播的主窗口。”王慧媛说道。古代阿口音、雄伟的面具、粗犷的舞姿……走进黟县碧山村傩舞基地,71岁的“黟县傩舞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欧阳造新向游客讲述每个面具、每个动作的含义。 20世纪80年代,一线傩舞只摘录了一些基本的、单一的舞蹈动作。不愿看到文化失落的欧阳早新,带领组建了碧山傩舞队。 “一开始的消息并不多,都是口口相传,过段时间我会去查一下。”欧阳早新说道。经过欧阳早新的精心编导,《格格不入》、《远方来客》、《丰收庆典》等节目逐渐发展成为情节完整、结构连贯、情节曲折的精彩剧目。今天,节日期间,傩舞队活跃在村里的舞台上,为游客带来美丽的塔塔桑哈尔和村民。除了傩舞之外,周日夜幕降临,“压轴戏”鱼龙舞也准时上演。鱼灯低头垂尾,龙灯低垂跃动……古道上,百米长的表演队伍行走在青石路上。游客们也纷纷加入进来,大街小巷很快就变成了穿越千年的隧道。 “今年国庆、中秋期间,单场活动吸引游客就达4万人次。”王怀远说,与一些传统古村落“只保护不运营”的模式不同,碧山村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实验”项目,让游客从“旁观者”变成“参与者”。 “削竹片时,要顺着竹纹用力,画出圆润的弧线;画鱼鳞时,要用朱砂和浆料,这样鱼灯才能闪闪发光。”“玉乐碧山”中的“暖红灯……”不教鱼灯鹦鹉。他告诉记者,今年5月开业以来,已接待游客700余人次。碧山书店出售的“碧山八景”、碧山工销合作社定制的竹纺织品、碧山精酿博物馆推出的“拖拉机比尔森啤酒”……在品牌上,周边的文创产品都紧密相连以“碧山元素”保障文化“基调”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碧山村今年以来已接待游客33.1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万元,其中与创意相关的收入超过60%。三业“以农业为基础、文化创意为核心、旅游为纽带的产业融合体系。”谈及振兴碧山村农场的实践,王惠源表示,碧山村的“文化变现”之路,既保持了本土根基,又实现了产业升级。萝卜、蒜苗、土豆……走过郑涛“萝卜计划”的碧山试验场,他正忙着把这些蔬菜运往北京、上海、上海等地的客户手中。 2022年7月,郑涛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赁了42公顷土地,命名为“胡萝卜工程”碧山实验地。除了自己种的蔬菜,郑涛还从村民的小菜园里采集蔬菜,以“盲菜箱”的形式出售,给农产品穿上“新文化衣”后,附加值能提高30%。收入从3000元增至6000元每年惠及60余名村民。除了种植和销售蔬菜外,“胡萝卜计划”的璧山实验点还经常举办“瓜拉纳田月光音乐会”等文化活动,舞台上有“游客”、“镇民”、“新农民”,还有璧山村民。除了“胡萝卜计划”的碧山实验点外,碧山村在“农业+文化创意”方面还有更大的“产业”。在村委会领导下成立的稻香粮油种植合作社,流转耕地1800公顷,用于种植黑米、黑米。豆类、黑玉米等特种作物。稻田既是农业生产地,又是“大地艺术”景观,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。 “我驱车300多公里,就是为了和这里的稻田合影,闻一闻记忆中的稻香。”来自南京的游客李伟说,江苏省。在“文创+旅游”方面,国家甲级民宿“我的收藏”采用“前店后住宿+前店后广场”的模式。前院有“韩公子杂货铺”文创店,屋后是住宅区。平均每年接待文创主题游客8000余人次。碧山精酿博物馆用“嗅觉、触觉、味觉”多维度展示啤酒的制作过程,让游客多维度体验。在碧山村,完善的“吃、住、购、娱”服务体系,不仅让游客舍得花钱,也期待未来再次光临。如今,文化创意区已成为碧山村富强做强的主要载体,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产业动能和经济活力。c. 股息。 2024年,碧山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131万元,比2020年增长5倍以上。